可燃冰勘探有大动作 A股相关公司争当“弄潮儿”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3-06-14 08:55:00   

  “蛟龙” 深觅可燃冰

  一场由“冰”点燃的新能源革命渐行渐近,这一次,亚洲有望抢占先机。

  今年3月,日本被冠以“世界上首个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其前景被认定为新时代清洁能源的来源,足够供应该国天然气需求100年。

  3个月后,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10日从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执行为期103天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预计14日抵达南海指定作业区。

  “蛟龙”首站南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国内海洋油气资源最发达的区域绘制一份海底“藏油图”,并重点考察“冷泉”(可燃冰的海底出口)。

  我国非常规油气开发力争“后来居上”,促使上游勘探钻采企业加速成长。机构人士纷纷表示,尽管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油气正式进入商业化可能仍需20年,但实际启动的勘探取样工作已经给相关产业带来商机。

  ⊙记者 朱贤佳 ○编辑 秦风

  南海油气资源勘探推进

  A股相关公司争当“弄潮儿”

  □海默科技以及吉艾科技掌握先进勘探仪器制造技术,测量设备达到世界同类先进水平,且性价比得到行业认可

  □一旦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技术日趋成熟,进入取样开采阶段,钻探、油气分离等公司也将受益

  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10日从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执行为期103天的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预计14日抵达南海指定作业区。国内能源领域专家表示,“蛟龙”首站南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国内海洋油气资源最发达的区域绘制一份海底“藏油图”,并重点考察“冷泉”(可燃冰的海底出口)。上述说法得到参与科考专家的认可。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震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基于国内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战略,可燃冰、页岩气等非常规领域开发得到高度重视,但业界必须沉下心来,在前期勘探取样等研发领域加大投入,以达到高效环保的产出。

  目前我国可燃冰还停留在开采方法、技术、工艺、方案的实验模拟和数字模拟阶段,谈不上商业化,但国内企业在前期勘探取样方面则下足了功夫。一名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我国非常规油气开发力争 “后来居上”,将促使上游勘探钻采企业加速成长。

  近年来,国内相关机构对海洋油气资源测绘勘探不断加大投入。以南海为例,绘制“藏宝图”并非“蛟龙”号首创。今年3月,海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长会议,会上就将“启动南海测绘基地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以建立海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不断丰富海洋地理信息资源。

  结合上述背景,国内油气领域专家以及机构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油气正式进入商业化可能仍需20年,但实际启动的勘探取样工作已经给相关产业带来商机。

  今年3月日本宣布成功开采可燃冰并分离出甲烷时,上市公司中海默科技、吉艾科技等掌握先进勘探仪器制造技术的公司股价大涨。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海默科技以及吉艾科技的测量设备达到世界同类先进水平,且性价比得到行业认可。

  部分机构人士进一步指出,一旦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技术日趋成熟,进入取样开采阶段,钻探、油气分离等公司也将受益。天科股份在天然气净化、提纯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和研究开发平台,除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外,目前公司完成了一批新产品用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神开股份正在研发的随钻地质油气多参数分析仪技术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该技术能应用于定向钻井、水平钻井,将提高钻井和勘探的效果。山东墨龙则为中石油、中海油长期供货商,为采钻、套管设备供应龙头。江钻股份的先进钻探设备已经可用于页岩气开采,公司曾公开表示对开发海底可燃冰很感兴趣。

  “我国浅海油气开发技术日臻成熟,但深海开发经验尚浅,南海开发属于深海开发,因此国内海工装备无论从勘探、钻井还是生产、辅助等设备未来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对整个海工装备产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可燃冰勘探有大动作

  中日欲掀亚洲能源革命

  国内目前对南海的定位是‘2020年的另一个深水大庆’,届时南海深水区将建成年产4000万至5000万吨油当量能力,相当于大庆油田的年产油量

  今年3月日本宣布成功开采可燃冰并分离出甲烷,自此日本被冠以“世界上首个成功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其前景被认定为新时代清洁能源的来源,足够供应该国天然气需求100年。

  如此前景令更多人相信下一场能源革命的导火索很可能就是亚洲的“可燃冰”,也就是这种甲烷水合物。

  8日,日本政府宣布,首次在日本海正式启动了可燃冰蕴藏量的调查。据报道,日本政府将用6周时间调查新泻县上越外海、能登半岛外海的海底是否蕴藏可燃冰,初步计划是先锁定可能范围,然后于夏天进行更详细的地质调查。预计调查团队将从2014年度开始试挖,在2015年前,将调查从北海道到隐岐周边一带的海底。可谓为2018年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做足准备。

  而早在本月初举行的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开发论坛上,记者就得到消息,今年国内将启动南海可燃冰勘探取样。此次 “蛟龙”号在南海定位系统试验时就已经将“冷泉”作为重点考察对象。

  据估算,我国可燃冰资源量超过438亿吨油当量。其中,南海海域约185亿吨,藏于青藏和黑龙江的冻土带则有253亿吨。除了加大对南海领域可燃冰勘探,日前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约,尝试在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三露天勘探可燃冰资源。

  尽管可燃冰并不是海洋的专利,但中日此次勘探同时将重点锁定海洋。对日本而言,其主要可燃冰主要来自海洋,而中国除了能源来源外,还有战略上的更深层考虑。

  “南海战略定位十分准确。”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昨日对上证报记者强调,“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国家主权角度,出征南海从战略到战术意义重大。作为国内海域油气资源最发达的区域,出征南海将提升国内海洋油气开发技术,为再造‘海上大庆’垫底。从战略上来讲,某些东南亚国家在我国南海断续线内海域钻井上千口,我们不挖,别人都觊觎这块宝地,捍卫海洋主权不容迟疑。”

  林伯强提到的“海上大庆”曾被多次提及。据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目前对南海的定位是“2020年的另一个深水大庆”,届时南海深水区将建成年产4000万至5000万吨油当量能力。

  
留言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