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者应如何学习巴菲特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 2013-04-11 11:30:21   

  巴菲特

  提出了“投资三分论”

  会议开始,朱周良介绍了他参加2011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情况。这次与会人数达到4万多,奥巴哈的酒店和宾馆都是爆满。巴菲特在本次股东大会上提出了“投资三分论”的观点。在他看来投资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与货币相关的资产,比如外汇或者国债。巴菲特认为这种投资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央行或者财政部。从长远来看,几乎所有货币都在贬值,他不提倡这种投资;第二种是像黄金这样的资产投资,买了以后放在那里,指望有其他人以更高的价格把它买走。巴菲特认为黄金是不产生价值的一种东西,他现在怀疑黄金会遇到泡沫,特别是最近大宗商品在暴跌。第三种,也是巴菲特一直很看中的一种投资,他总结为“生产型的投资”,就是说这种资产是能够生产出一些新的价值。朱周良认为巴菲特“投资三分论”很好地揭示了他对价值投资的体验。

  巴菲特的投资是讲政治的

  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情况介绍完后,在美国待过很长时间的姜韧一针见血地提出,巴菲特的投资都是讲政治的,而且巴菲特在大的时点上说的事情,都已经是提炼了的。他举了三个例子,一是2008年10月,金融危机最底部,巴菲特就响应美国政府号召买股票,这说明他做投资很讲政治。二是巴菲特看空黄金,他的理由相当充分,因为黄金和石油煤炭不同,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只有装饰价值,是纯储备的。说一个国家储备黄金多能够保值,其实有一个悖论在里面,照这个理论看,全球最富的国家应该是南非,因为它的黄金储量最多,但是南非不是世界第一超级大国。三是他买中石油(8.64,-0.01,-0.12%)的时候是2003年、2004年油价最低的时候;他抛中石油的时候,他明白不抛还能多赚点,他也不赚了,因为接下来就是发A股嘛,他全部抛光,少赚了三分之一。姜韧认为,现在去学巴菲特就是看他大的观点,他在大的投资方向上的把握永远值得我们借鉴,但如果想复制巴菲特的模式几乎不可能。

  学习巴菲特

  搞明白“做谁的球童”

  与姜韧不同,巴菲特系列丛书的作者刘建位还是觉得巴菲特的模式可以学习,只是很难。刘建位认为,现在复制巴菲特,就相当于拿起高尔夫球杆说要复制老虎伍兹以及拿起篮球说要复制乔丹一样。刘建位把巴菲特定义为马拉松选手,他从10岁一直跑到81岁了,跑了70多年,他追求的是跑得比别人更长久,而不是短期比谁跑得快,而且巴菲特死后还要影响伯克希尔一百年。巴菲特做股票是一世情,很多人做股票就是一夜情,赚了就跑,这完全是两种概念。至于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刘建位用了一个经典的比喻。他说,人生最关键的是你要弄清楚给谁做球童,给冠军拎球杆和给淘汰的选手拎球杆得到的报酬是不一样的。全世界凡是发了大财的人都是把一个企业从小做大,然后上了福布斯排行榜。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做成一个超级明星企业,但你可以选择买明星企业的股票和它们一起成长,就如同通过买微软的股票就可以跟比尔盖茨一块发展一样,巴菲特走的就是这条路。现在有人看好巴菲特,买了伯克希尔的股票,到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回报,道理也是一样的。

  学习巴菲特是为了做回自己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的创始人陈理指出,中国大多数人对巴菲特的理念都是一知半解还有很多误解。陈理认为,学习巴菲特不是为了复制他,而是要做回自己,根据他的理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陈理不主张照抄硬搬巴菲特的理念,他认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绝对是适用于中国的,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但在中国还需要发展,即使是巴菲特自己也在不停地发展和改变,比如他买比亚迪就是一个转变,是一个突破。包括这次股东大会有人向他提出如果再活50年,你会选什么行业?巴菲特说会投科技和能源,说明他已经在改变。

  至于国内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质疑巴菲特的理念,陈理归纳了三种情况。第一种,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很系统、很认真地研究过巴菲特,武断认定巴菲特理念在中国没有用。第二种情况,一些投资者一开始觉得巴菲特的理念很有道理,但在应用过程当中出现很多问题而浅尝辄止。第三种情况,有人认为美国是成熟市场,中国是新兴加转轨市场,所以不能运用巴菲特的理念。陈理觉得这个理由也站不住脚,因为价值投资理论诞生于美国大危机时代,那时美国股市也非常不成熟,财务报表也非常不透明,非常不规范,但是诞生了格雷厄姆安全边际法则,后来演变成了价值投资法则。因此,不能说市场不成熟就不适合,恰恰相反,越是不成熟的市场,对于一个拥有价值投资理念或者掌握这个武器的的人机会往往更多。陈理还说,前几年巴菲特到韩国访问,有人提出韩国股市是不是不适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巴菲特说,我以美国同样的方法在韩国股市取得了成功,如果不做价值投资,难道要做无价值的投资吗?陈理觉得巴菲特这个反问非常好,也非常具有讽刺性。巴菲特最近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他说,中国的发展比较快,更容易找到像比亚迪这样的公司。巴菲特觉得,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中国企业家特别勤奋,创业致富的欲望非常强烈,加上中国股市新兴加转轨,投机是占主流的,市场越不理性的时候,波动越大。大家恐慌的时候更容易以低估的价格买到优质的企业,股市比较兴奋的时候也容易以高估的价格卖出。

  学习巴菲特

  就是要把自己或股票关起来

  学习巴菲特选股只是一个方面,能否做到长期持有,面对波动不为之动摇也是很难的,这一点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认同。应健中说,我们都是普通人,如果学习巴菲特,普通人没法克服太多人性弱点,只有两个渠道,要么把人关起来,要么把股票关起来。应健中坦言巴菲特是学不会的。他认为,巴菲特是哲学家和思想家,而且他不仅是富翁,更是贵族,因为贵族有贵族的人生观,中国富人很多,没有贵族。巴菲特到了这个年龄,没有接班人,他过着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光这一点就很难学。富人可以通过几把行情把自己的身价搞大,然而贵族的培养需要几代人。我们现在讲巴菲特理念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但是这一点对于做投资的人来说,实际上是很重要的:保持一种平和之心,保持一种高贵的人生态度。最后,应健中特别指出,投资者应该要知道自己是谁,在整个食物链当中处于哪一段,大多数中小投资者都处于食物链的末端。比如有的上市公司,某些机构的持股成本不足1元,有的人持股成本是5元,还有实际控制人持股成本是1元,还有股权激励的价格,及发行的价格,有的却是以上百元的价格买进的,买的时候就远远超过了价值,如果长期持有,还谈何价值投资呢。

  学习巴菲特

  必须找到长期资金

  石建军和胡昱明的观点都比较务实,他们认为前面的嘉宾说的角度和思路都很好,但是在中国学习巴菲特不见得有这个条件,他们尤其提到了中国基金业。石建军说,本来中国的基金经理是可以学习巴菲特的,但是在考察基金经理的时候用的不是长期而是短期,甚至是每个季度、每个月都要排名,而且还会经常遇到基民赎回的问题。管理别人的资金如何学习巴菲特的长期持有呢?关于这一点,国泰君安的胡昱明还做了一个补充,说两年前他们发了一个基金,做得很好,十个亿的规模,最后赎回只有两个亿了,所以说做得好了,资金却没有了,这个能学习巴菲特吗?基金的管理费是根据规模拿的,他们在管理资产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保持规模最大化,而非收益最大化,所以考虑的都是短期利益,而巴菲特的资金是不用还的,而且他旗下的保险公司还能保证现金流的源源不断,总是能在股价出现安全边际的时候能拿出资金来抄底。

  石建军还特别强调了非常认同姜韧前面说的观点。既然基金没法学习巴菲特长期持有,但是可以借鉴巴菲特在大方向上的观点。比如这次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提出了能源和科技,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显然也是能源和科技,这个方向对应到中国股市就是新兴产业。胡昱明还指出巴菲特的成功还有一个外围环境,巴菲特这几十年是美国股市大牛市的几十年,如果美国股市大熊市的话,就像日本股市泡沫破灭以后的走势,那价值投资就有问题了。这个外围环境很多人都不说,他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是时事造就英雄。对此,陈理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美国这几十年也只有少数公司是高增长的,巴菲特选的就是这种少数公司,即使美国股市不好,他一样可以通过这种理念获得成功。

  学习巴菲特

  必须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

  王晓亮和胡嘉分别结合中国股市的实际情况思考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王晓亮认为,巴菲特之所以成功,就是把研究和投资结合得很好。比如他说的安全边际就是以40美分的价格买进1美元钱的东西,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要能判断价值,然后是等待出现40美分的时候,这就要求自己的情绪要很稳定。他还指出投资就是不断地试错然后纠错的过程,这一点巴菲特也不能例外,他也是经过很多次失败才最终完善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他历史上买过100多家公司,并非我们所说的不足10家,他也是不停地纠正错误并保留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企业。

  胡嘉从学习巴菲特的个人品性方面还做了阐述,认为学习巴菲特就得学习他的投资心态,比如毅力、魄力、平和以及戒躁等。他还认为财富积累其实只需要一两次就够了,但是在重大转折出现时要有敏锐的判断力和魄力,说白了就是择时能力,在择时的时候就是要等待,等待的过程需要的就是毅力,这点我们是需要学习巴菲特的。

  最后,周贵银做总结时提出,巴菲特的理念在中国需要改良,具体如何改良会作为我们这个俱乐部的课题。巴菲特最值得学的不仅仅是长期投资的信念,最主要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态度以及他做投资决策之前所做的准备,而且他这种态度不仅仅可以用到A股市场上,实业投资也是一样。周贵银认为,实业做得很成功的人,行为上应该和巴菲特有类似的地方。

  经过长达3个半小时的发言,大家对于巴菲特的理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之后嘉宾们进一步探讨中国到底有哪些上市公司符合巴菲特的选股理念。

  
名博推荐
相关新闻
    留言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