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强势入主“后遗症” 外来资本如何斗而不破

2016-11-18 08:15:32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吴正懿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随着南玻A管理层与“宝能系”公开决裂,一个曾在A股市场屡屡出现的问题再次重演——外来资本与上市公司原有管理团队总是拧不成一股绳。

  上证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由“宝能系”任第一大股东的A股公司矩阵中,除了万科A和南玻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也属“广东籍”。而复盘宝能的入主过程,其运作手法如出一辙:利用资金优势举牌吸筹,战胜公司原大股东及管理层,最终强势进驻董事会,掌控主导权。但目前来看,手握巨量资本的“宝能系”的征途并不顺利。除万科A、南玻A已现“明争”外,宝能在中炬高新、韶能股份酝酿的定向增发计划亦止步不前。

  博弈南玻A

  在南玻A高管集体辞职事件备受关注之际,四个多月前的一个微弱信号也值得回味。

  南玻A今年7月4日曾公告,由于公司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定增方案的决议有效期为一年,而该定增方案仍未获证监会批文,将自动失效。根据方案,南玻A原拟以8.89元/股的价格,向前海人寿和北方工业定增1.8亿股,募资总额16亿元,其中前海人寿承诺斥资10亿元认购。

  其实,在市场人士看来,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并不是实质性障碍,上市公司完全可以延长决议有效期,而且南玻A当时的股价与定增发行价相比高出25%以上,参与定增有利可图,选择终止应该是有其他原因。

  如今,真相已渐渐浮出水面,从媒体昨日披露的南玻A前董事长曾南的“告别信”内容看,“宝能系”与南玻A管理层对上市公司主导权的争夺,自宝能方面第一次举牌后便已展开,此后双方博弈不断。由此,南玻A上述16亿元的定增再融资方案未能继续推进,或许也是博弈的结果。

  多项定增计划停滞

  再看中炬高新、韶能股份,也是在“宝能系”彪悍的追猎下被其收入囊中。去年4月开始,宝能对中炬高新进行了大规模围猎,至9月末连续发动了四次举牌,斩获逾20%的股权。期间,中炬高新也曾筹划重组应对,但原大股东最终妥协,推出了由宝能独揽的定增方案。根据去年9月发布的定增预案,前海人寿的一致行动人富骏投资等关联方将包揽全部3亿股定增股份,斥资约45亿元。定增完成后,“宝能系”对中炬高新的持股比例将达到42.01%。

  同样,“宝能系”举牌韶能股份时,上市公司原大股东也曾停牌酝酿重大事项试图阻击,但最终筹划重组未果,将主导权让予宝能。去年11月,韶能股份定增预案出炉,拟向前海人寿、钜盛华定增募资不超过32亿元。今年5月13日,定增方案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在“宝万之争”发生后,险资入主上市公司备受热议,引起监管层关注。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韶能股份的定增方案至今未获证监会核准批文。据记者统计,近期获得定增核准批文的长亮科技、康达新材、麦捷科技、科迪乳业,其定增过会至获得批文的周期均在三到四个月左右,而韶能股份已间隔了六个多月,较为罕见。昨日,公司证券部人士对记者回应称:“公司方面一直在等批复文件,目前方案没有变化。”

  类似的是,中炬高新去年9月推出定增预案,至今尚未递交股东大会审议。昨日,公司给记者的说法是:“因定增募投的孵化园项目用地拍卖刚结束,还需要国土局的确认书,之后会继续推进定增事项。”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彪悍举牌还是重磅定增,“宝能系”向市场展示的只是其资本实力,却还未显露出在资本运作、经营管理、运筹帷幄的能力。而在宝能强行入主的过程中,一些隐患和风险或早已埋下。

  “不光是万科A和南玻A,外部强势资本与上市公司创始人及管理层的冲突在商界已屡见不鲜,其本质的问题还是利益博弈。”有机构人士对记者说,上市公司的兴衰涉及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鱼死网破显然不是商战的目的,也不是广大股东想要的结果,如何斗而不破、保障广大股东权益,需要更多的商业智慧,以及更清晰的监管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