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日将正式公布。文化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以及《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也将于近期出台。

  在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受重点关注之际,记者走访了相关协会领导、业内专家以及文化上市公司董事长,以期一窥被定位为支柱产业的文化产业发展生态。

  据透露,《若干意见》将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制造业、人居环境、数字内容产业、旅游业、体育、农业等相关领域的融合作为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中,一个重要的融合,就是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与合作。

  另据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中央财政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将把文化金融扶持计划纳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管理,建立文化金融合作信贷项目库,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项目进展正常、按期还款付息的信贷项目给予贴息。

  据悉,文化产业贷款总额只占到全国各产业、各行业贷款总额的0.2%,而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金融支持空间尚有较大余地。

  相关人士称,一系列政策出台将向社会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新一轮文化投资的高潮即将到来。

  【华谊兄弟王中军:电影与多产业领域共赢发展】

  华谊寻求与金融合作

  记者:华谊兄弟最近在文化与金融融合方面,有哪些动作?

  王中军:我们拟与另行确定的其他投资人共同组成“华谊兄弟投资方”,作为一个投资主体,合计向美国Studio 8公司投资1.2亿美元至1.5亿美元,购买其股权。

  我们这个投资结构其实是介于公司和基金的形式之间,未来这类形式的投资还会有很多,还会与现在的互联网金融、众筹等模式结合,做一些尝试。

  记者:华谊的国际化设想是什么?

  王中军:电影的国际化是华谊一直在摸索的方向,华谊在中国本土的电影市场份额已接近25%-30%,占比已经很高。所以,从成长角度去看,我们更需要做海外市场。毕竟,中国电影才占全球5%的份额。

  以前更多是采用合拍片形式,还不能进入美国最主流的制作和发行链条里面。所以这一次,华谊的机会特别好,希望能做像《盗梦空间》这样的超级大片。希望一方面能增加我们在国内发行电影的来源,另一方面,能够借鉴一线美国电影公司的经验。我相信,只有经过这种结合,中国电影才能够真正实现国际化,真正走出去。

  开发游戏与电影同名产品

  记者: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方面,会有一些怎样的产品?

  王中军:我们可能更多会考虑众筹模式,比如说我在网上预售电影票,然后当买家,除了能够买到电影票之外,可能还会成为享有这个电影的一部分的收益等等。当然,我们有很多类似的想法和项目,跟合伙人都在探讨,相信今年会有一些新尝试。

  记者:在比较热门的动漫游戏方面,华谊又有哪些考虑?

  王中军:华谊从2009年开始进入游戏领域,我们收购的手游公司,叫银汉科技。它有两款产品,一个叫《时空恋人》,一个叫《神魔》,都是流水排在前十名的。所以电影跟游戏的结合,其实是一个特别天然的结合。因为它的游戏玩家跟电影观众本身非常吻合。另外,它整个创作的过程,也有很相符的地方。游戏也是一个制作人来组的这么一个班子,就有点像我们电影的一个导演组的一个班子来拍摄。此外,游戏领域,还涉及知识产权的转换,银汉现在已经推出的游戏叫神魔,同时今年会有一部同名电影上映,在知识产权上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用小投资先拿首看权

  记者: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投资方面,华谊有哪些布局?

  王中军:我们一直都在做独立制片机构。比如说一个制片人、一个导演,或者一个编剧,都可以组成一个工作室,然后开发出项目,给华谊来评估。我们再从中择优进行投资制作与发行。希望能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生态系统,

  华谊一般用的模式,是给这些公司投一些比较小的投资,占少数股权,享有其首看权。如果评估觉得不错,我们就会拿下来接着做,如果我觉得不好,那它也可以跟别人去合作。

  这样的方式跟纯粹金融机构不一样,一旦项目到了可操作的时候,就会进入到我们的运营体系里面来经营。

  电影元素与设计领域相融合

  记者:华谊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还有哪些新想法?

  王中军:华谊已有所尝试,像包括在海口与观澜湖合作的电影公社。我们发现,这样的产品,消费者是比较欢迎的。

  拿电影来举例,现在主要收入还是靠票房。就华谊来说,我们90%的电影板块的收入都是来自于票房,这样有更多与周边领域相结合的机会,跟旅游、设计、服装、装饰品都能深度结合,肯定会反过来带动核心创意领域的发展,形成双赢和多赢的局面。

  【光线传媒王长田:打造强大的内容生态链】

  关注文化企业所得税降低问题

  记者: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即将出台,对光线传媒有什么利好?

  王长田:这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来讲是一个很大的福音,比如对文化企业实行高科技企业一样类似的认证,把所得税调到15%,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政策调整。

  文化产业中小企业为主,现在的税收对他们来讲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一旦降低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以及资本、资源投入到文化产业中来。

  再比如土地政策方面的改进,会让一些文化产业资产更加明确化。还有对文化出口实行免税等政策,都有利于推动文化产品更快,更大规模地走向世界。

  记者:如何看文化企业融资难?

  王长田:我们说的融资无非是几个渠道,一是银行融资,一是风险投资,或者说产业基金投资及上市,但每一个环节都会遇到问题。比如在银行这块,虽然很多银行也提出要积极支持文化产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手续极其复杂,贷款利率高,还要承担担保税率,合起来的成本就太高了。

  所以说,几乎在每一个融资环节上都面临难题,我觉得是市场化不够带来的。

  重在形成强大的内容生态链

  记者:光线传媒除了高票房的电影之外,还投了手游、话剧、动画等,在产业融合方面有何经验?

  王长田:中国整个文化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大企业也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可能容易显露,其实我们自己仍然不满意。从大的策略与战略上讲,我们要做中国最好、最大的内容公司,这些内容包括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演出、戏剧演出、动画、游戏、主题公园,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光线需在以上这些领域的内容范畴上,都能够成为数一数二的提供商。

  在内部,我们通过对自己内部的制作、对相关内容的投资,以及对相关公司的股权投资来构成一个强大的内容生态链。

  记者:如何把不同的文化产品、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机融合的?

  王长田:要尊重它各自的艺术规律,但是你要知道它们相互之间有很强的相互推广效应。了解话剧的人可能想去看电影,看完电影的人又想去看看话剧是什么样子,它是一种相互带动。光线正在做这些事情,接下来还有主题公园、衍生品等领域,都在前期筹备中。

  记者:在投资小微文化企业方面,光线有哪些思路?

  王长田:现在很多文化企业在早中期,我们就开始进行投资。有的是个人的小公司,也有的项目正处在发展需要帮助的阶段,我们就投进去了。有一些项目,有一些公司,现在看还没有特别多的收益,但是没关系,我们愿意陪着他们一起去成长。

  需要服务文化企业的金融机构

  记者:据悉,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正在筹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银行,如获批,光线是否考虑入股?

  王长田:我们当然有兴趣,中国需要至少一个主要面向文化产业,主要为文化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在这一方面,我觉得首先银行应该民营化。中国的国有银行已经很强大,但是国有银行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民营化。此外,必须注意到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

  我也曾跟一些企业家探讨过,一起来组建科技文化银行。但是,我们觉得还没有这样的把握,能够申办下来这样的银行。所以,现在这个事情暂时搁置一下,如果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银行能获批,能让我们参与,光线会积极考虑参股。

  此外,在文化与金融相融合方面,光线在考虑成立电影基金,以及面向文化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

  【三学者谈文化扶持】

  熊澄宇:期待更多文化金融产品出现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说,创意和设计是产业链的前端,有了创意和设计才可能生产和销售。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对独立,相辅相成,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转化的关系。

  熊澄宇认为,金融服务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是文化产业繁荣的前提。他举例,比如中国文化产业基金等系列基金的建立;相关文化企业如凤凰传媒、中南传媒等通过上市到资本市场融资;保险和信贷行业的直接介入。“当然,这些都是大的方面,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实施细则出台,期待更多的金融产品的出现。”熊澄宇说。

  祁述裕:文化产业应形成“集成创新”效应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说,中国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创造文化精品,把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此层面上,来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形象。

  祁述裕建议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形成“集成创新”效应。他认为,只有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和创意提升,加强现代科技在文化创意领域的集成应用,促进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原本在空间和组织上分离的知识、创意、文化资源等创新要素和文化创意者、文化管理者和文化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的集成,从而进一步达到“集成创新”效应。

  张斌:应设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银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产业会长张斌认为,由于投入产出的不对称性和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文化产业表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型融资模式特点,无论在间接融资方面,还是直接融资方面,文化产业都面临着突出的融资约束问题。

  张斌观察到,从间接融资方面看,文化企业在接受信贷服务时必然要提供可抵押的资产,而多数文化企业的资产是以无形资产为主,缺乏可供用作银行贷款担保的固定资产,且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为文化企业或者文化项目提供贷款是全新的业务领域,缺乏可供借鉴的业务经验和风险参照体系,而文化企业多数是中小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限,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贷风险。

  在直接融资方面,由于多数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财务业绩难以达到上市融资的要求,因此,上市直接融资模式并非文化企业融资的普适路径。因此,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是推动文化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

  “虽然近期将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扶持力度空前,但是,目前文化产业贷款总额只占到全国各产业、各行业贷款总额的0.2%,而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金融支持的空间尚需逐步扩大。”张斌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