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先由发起人自提模式,试办一段时间后再形成规则办法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首批民营银行最快有望在下半年推出。首批民营银行或锁定在两家左右,一家可能在北京,另一家可能会在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浙江温州地区。

  据了解,按照银监会的思路,可能会考虑由发起人自愿提出自担风险的具体模式,在获得认可之后,将开始试办。银监会可能在试办一段时间之后,再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规则办法,加以试点推广。

  其实,银监会等监管部门一直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持开放态度。在当前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序列中,有不少的民营性质机构发展得非常健康,规模也不断壮大。

  今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由此,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的话题再度被舆论所关注。

  消息人士透露说,监管机构对于试办民营金融机构的原则是:“发起人要承诺风险兜底。此外,这类金融机构在用资本承担风险之后,还要由发起人对剩余风险承担连带责任,对存款人进行适当赔付,避免经营失败损害存款人、债权人和纳税人的利益。”不过,这一思路也遭到了学术界的一些质疑。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此前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就对“风险兜底”的提法有些异议。他认为,银行业的发展不能让某一类资本兜底,尤其是这种“风险兜底”的要求不能厚此薄彼。因为国有银行也是需要自担风险的。还是应该由存款保险这类的制度安排来兜底。

  在允许民营资本探索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的消息传出后,很多民营企业纷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了通过相关渠道直接向银监会递交申请之外,有些机构还在考虑以参股的形式参与民营银行的经营。而监管机构“先试而后立规”的思路,可能会让这些有计划开展金融业务的民营企业家更加兴奋。

  不过,据记者前期了解到的情况,试点的民营银行很可能被定义为社区银行,重点服务于当地的小微企业,而不会允许其规模做得太大。同时,《商业银行法》及相关的银行法规,也将是民营银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监管部门将不会允许民营银行沦为其大股东的“提款机”。

  【新闻链接】

  首家民营银行或诞生在金改试验区

  昨日,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透露,“民营银行呼之欲出,目前,上海、泉州、太原等都在积极准备申报,但最终可能会在国务院批准的金改试验区内先试点,温州、泉州等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最有可能先行设立民营银行,然后再推向全国。”

  【地方动态】

  民企“梦之队”谋建重庆首家民营银行

  渝商投资集团6日召开经营团队媒体见面会,4位高管集体亮相。总裁李宝忠表示,服务中小微企业,推动城镇化建设,筹建民营银行等将是集团的主要业务。

  【意义】

  民营银行可激发“鲶鱼效应” 改善行业竞争生态

  民营银行的设立,则意味着与现有金融机构不一样的银行开始出现,其治理模式、行为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会促使金融机构竞争生态发生改变,激发金融机构竞争活力,产生鲶鱼效应。

  【相关】

  民间投资接棒发力稳增长

  专家认为,面对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稳增长离不开投资,但不能靠政府投资短期刺激,而应激活民间投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民间投资是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是发力开动稳增长的重要引擎。

  民资热盼民营银行试点 如何坐实“自担风险”成关键

  抱有“民营银行梦”的企业家似乎又窥见了门缝中透出的那一丝光线。但要想真正走进这扇门,还需有关部门在制度上予以配套。消息人士透露,银监会已召开座谈会,探讨民营银行的相关制度安排。各方探讨的核心是,如何坐实“自担风险”。

  民营银行“玻璃门”将被打破 梦想照进现实还需过几道坎

  近段时间,国务院多次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专家认为,民营银行这扇多年的“玻璃门”将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