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没有多少人同意券商还在靠天吃饭的说法。他们会说,你难道看不到那么多券商开发了那么多创新业务,且正在挣钱吗?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从年报的各项业务数据来看,各种创新业务收入大增。佣金率急速下探的同时,券商并没有过上苦日子。

  互联网金融对券商传统通道式交易收入,造成了明显的冲击。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117家证券公司实现营收930.3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321.03亿元,同比下降了5.5%。

  另一方面,大部分公司净利润大增得益于类贷款业务的蓬勃发展,相关收入得以同比翻倍。今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实现净利润323.49亿元,同比增长32.3%。其中,融资融券利息收入达163.3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4.26%。今年上半年,类贷款业务所占营业收入比重攀升至20%以上,部分券商类贷款收入甚至超过30%。

  对于大部分券商而言,类贷款业务是“冬日里的一把火”,不仅慰藉了交易佣金下滑的心情,还带来了收入增长的新希望。从2012年年中开始,几乎所有的券商都意识到,类贷款业务将带领券商进入增收的新时代。

  这从2013年之后各家公司对外的融资投向,便可见一斑。银河证券H股首发时便指出,公司将把募资中的60%投向类贷款业务;中信证券、安信证券,以及广发证券等诸多公司均通过不同的方式筹措资金,提升类贷款业务的规模。

  两融业务、约定式购回和股票质押式回购,相对过去的传统业务而言,确为创新业务。但究其本质而言,的确算不得具有技术难度的创新品种。融资炒股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一度盛行并因违规操作,拖累了多家券商告别行业舞台。如今在合规的背景下,券商重操旧业,技术上几乎无难度可言。大部分类贷款业务还是“左手借钱,右手贷出”的模式,券商分享的特许牌照红利,与银行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券商增收的另一个主要收入,则来自于资管通道业务规模的增长。半年报显示,部分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占比近10%,一些中小券商收入甚至超过15%。笔者发现,券商近两年发展的小集合产品相当比例投向集合信托计划,具有一定的通道性质,为券商带来的管理费高达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

  综合来看,真正具有创新因素的业务,目前尚未在收入结构中占明显的比例。换言之,迄今为止,尽管一些创新业务开始起航,但从收入结构来看,券商靠天吃饭的境遇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部分券商仍将收获数十亿的收入。日子好过了,一些员工的心态又回到券商创新之前,自我革新的动力自然减弱。一些业内人士感叹道,本以为佣金大幅下滑将导致券商亏损潮,远比预期中来得晚,且近两年可能都不会出现。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对于正在转型的证券行业而言,并非一件好事。或许,并购、资产证券化和新三板做市商等创新业务的规模化开启,可在行业层面提升证券行业整体的竞争活跃度。届时,靠天吃饭的魔咒或可真正破解。

相关新闻